岳麓书院先贤语录一百则(六十五)
编者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先贤们从未停止过“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脚步,他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后辈的期冀、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浓缩在了一段段“金玉良言”中。
“岳麓书院先贤语录一百则”栏目,为大家展示岳麓书院先贤们在求知育人过程中的智慧,以期援古益今,嘉惠后学。



今天推出曾国藩篇第二则:
六十五
治心治身①,理不必太多,知不必太杂,切身日日用得着的不过一两句,所谓守约也②。
——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书札》

译文
无论是调理身体,还是修养心性,都不需要太多大道理,相关的知识不能太杂,其实每天能用得着的切身的道理也就那么一两句,这就叫“守约”。
注释
①治:管理,修养,调理。治心:管理心灵,修养内在心性。治身:调理身体。
②守约:把握住简要而根本的道理。语本《孟子·尽心下》“守约而施博者”。
现代阐释
曾国藩认为,“治心治身”要学会“守约”。“守约”语出《孟子》:“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尽心下》)意思是,言语浅近而意义深远的,是“善言”,操持简单却施用广远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语讲的虽然是常见的事情,可是“道”就在其中。孟子所谓“守约而施博”的具体内容是指“修其身而天下平”。“修身”就是简要而根本的道理,把握住这一条,就是“守约”,“平天下”就是“施博”。曾国藩在这里强调的是“守约”方法本身。
曾国藩认为,修养身心要“守约”,不必知晓太多道理,相关知识不能太杂,能将最紧要、最根本的一两句道理认真落实,就足够了。读书治学,要有一番“博”的工夫,但是修养身心,要有一番“约”的工夫。其一,“守约”要求所实践的道理是不离日用常行的浅近简要之理,如《周易·系辞》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往往越是简易的道理越容易通晓和实行。其二,应当“守约”的原因在于,一旦要持守的道理多了,就难免左顾右盼、手忙脚乱,甚至于前后矛盾、进退失据。“守约”就是要求关注纲领、依归、旨要,以最根本的原则统领一切细枝末节,从而实现化繁为简、以简驭繁。例如治家,曾国藩认为只要抓住勤、俭二字即可。例如修德,曾国藩认为只要抓住敬、恕二字即可。
在信息时代,我们更应当认识到曾国藩所说“理太多,知太杂”的弊端。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被过量的信息轰炸,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垃圾信息。我们的注意力被各种信息分散,而不能专心一意去学习和做事。即便学到了非常值得实践和坚守的知识和道理,我们也会因为受到每天不断冒出的新知识、新见解的干扰,而变得见异思迁、三心二意。更严重的是,过量摄入信息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一些人的认知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践行曾国藩推崇的“守约”非常有益。我们应当更有效地专注于核心的道理和关键的知识,应当将最紧要的道理和知识精简为一两条行为准则,并努力奉行,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和实践能力。

策划 | 陈义红 陈宇翔
主编 | 陈仁仁
监制 | 谢 丰 郭少滨 胡剑波
编辑 | 梁代佳
审核 | 谭 鼎 董兴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