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先贤语录一百则(七十)
编者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先贤们从未停止过“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脚步,他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后辈的期冀、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浓缩在了一段段“金玉良言”中。
“岳麓书院先贤语录一百则”栏目,为大家展示岳麓书院先贤们在求知育人过程中的智慧,以期援古益今,嘉惠后学。



今天推出曾国藩篇第七则:
七十
吾屡教家人崇俭习劳①,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家书》
译文
我经常教导家里人崇尚节俭、习惯劳作,因为艰辛劳苦可以使人筋骨变得越来越强健,而娇生惯养则会使人的精力变得越来越差。

注释
①明:指明辨善恶。强:指自强不息。
②学、问、思、辨、行五者:学、问、思、辨、行这五个方面,即《中庸》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儒家推崇的为学要诀。程子说:“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博学:广泛地学习知识;审问,指详尽而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严谨地思考问题;明辨:清楚地分辨是非;笃行:努力践行所学所思。
③愚必明,柔必强:使愚蠢的人变得聪明,使柔弱的人变得强大。语出《中庸》“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现代阐释
勤劳与节俭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舜曾经称赞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孟子》也指出,一个人要想成为能够担当重任的人才,免不了要经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锻炼。明末清初理学家朱用纯的《治家格言》特别强调勤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家庭生活中崇尚勤劳,在衣食物用方面强调节俭,向来是中国人的基本观念和传统美德。
曾国藩这句话是在得知儿子曾纪泽大病初愈后的感概之言。他认为当时的后辈体质比前一辈人差,是因为家庭条件过于优越,平时娇生惯养,未曾经受过艰苦的劳动锻炼。所以,他提出要“崇俭习劳”,即崇尚节俭、习于劳苦,这样才能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娇生惯养会导致骨弱筋柔、精力愈衰。曾国藩非常重视勤劳和节俭这两种品德,他说:“家俭则兴,人勤则健。”(《日记》)他认为,一个家庭走向兴旺还是衰敝,取决于家风是“勤苦俭约”还是“骄奢倦怠”;一个人的体魄是变得强健还是孱弱,取决于他是勤于劳动还是懒惰安逸。
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勤劳和节俭的美德更加值得我们传承。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享受远超古人,很多人较少经受艰苦的劳动锻炼,从而使得身心越来越孱弱、倦怠。而且,在过分推崇消费与物质享受的社会风气之下,一些人逐渐产生了排斥劳动、抵触节俭的观念。现代人很多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都由此产生。其实,人类身心本来就都需要锻炼,而勤劳俭朴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好逸恶劳、骄纵奢侈的生活,对身心健康为害极大。

策划 | 陈义红 陈宇翔
主编 | 陈仁仁
监制 | 谢 丰 郭少滨 胡剑波
编辑 | 梁代佳
审核 | 谭 鼎 董兴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