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川:当前艺术能够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构建做什么?|岳麓讲坛|中国传统文化|总第1054期
来源:湖南大学
作者:湖南大学文化育人
发布时间:2025-11-13 11:04:54


讲 座 回 顾

10月19日晚,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一川应邀做客岳麓讲坛,作“当前艺术能够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构建做什么?”主题讲座,讲座由刘舸教授主持。

王一川从“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概念辨析切入,指出新时代“中华文明”更凸显文化中的进步性与珍贵价值,而艺术是构建其标识体系的核心载体。
紧接着,王一川提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五层面模型,从核心的价值理念导向体系,到社会制度动力体系、传统资源再生利用体系、全球传媒机制体系,再到外显的感性符号表征体系,层层递进解析构建逻辑。他结合《长安三万里》《流浪地球2》等作品,强调艺术创作需激活可再生经典,同时注重当代创新,如《长安三万里》对李白诗歌的现代表达,既延续传统精髓,又赋予时代活力。
针对当前艺术创作现状,王一川总结出经典传创、新作改创、新作原创三条实践路径,并提出“全球公赏力、中华表征、美美与共、传世潜质”四要素评价标准。他以《流浪地球2》《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为例,指出,当前许多优秀作品虽然在国内广受好评,但国际传播仍面临文化折扣等挑战,呼吁打造更多兼具民族特色与世界共鸣的佳作。
互动环节,王一川就艺术理论转化、创作短板等问题与现场观众展开深入交流,精练独到的解答获得掌声阵阵。


讲座现场
本期讲座是湖南大学岳麓讲坛总第1054期,由湖南大学教务处主办。

编辑 | 王源
图片 | 周文
责编 | 孙聪月、田建铭
责任编辑:孙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