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学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加快建设一流民办大学
武汉东湖学院始终秉承“不管公办民办,都是党办;不管体制内体制外,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例外”原则,以“四个强化”为抓手,扎实推进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把党的建设写入学校章程。建立健全校党委与董事会日常沟通协商机制,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重大事项由学校党委前置研究、把关定向。表格化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优化党建“清单式细化任务、链条式传导压力、倒逼式跟进督导、量化式绩效考核”的“四式”循环管理模式。系统构建“一链四点五讲”思政课立体教学模式。建好用好12个“一站式”学生社区公共驿站、12条党建特色长廊、84间学生组织活动室和农博馆、雷锋文史馆等6大育人场馆,年均开展思想教育类活动300余场次。2025年5月,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10月,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1月,全国高校思政网专题推介学校“党建引领‘强国行’”典型做法。
二、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高质量覆盖。学校设置党委组织部、宣传部、保卫部等党务工作部门,党的工作机构应设尽设。按纵向“学校党委—二级学院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师生党支部”、横向“机关部门直属党支部—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架构设置基层组织。13个党总支建在专业群,47个党支部建在学科、建在实验室、建在学生社区。实行校领导“一岗双责”、二级单位负责人“双肩挑”、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学生党支部书记“双引领”的“四双”运行机制,配齐党务干部115人。打造大学生党员创新工艺社、创意梦工厂、示范寝室等“一院一党建品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月下沉学生社区30余次,全体党建与思政管理干部、学业导师、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驻社区,460名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楼层长。2025年7月,学校做法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案例。
三、强化责任落实,凝聚发展合力
制定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各二级部门负责人、各岗位类别个人等三个层面的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应承担的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依据新出台或修订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重要文件,修订制度90项、新订制度5项、废止制度25项,形成“章程—管理制度—部门规章”三个层面的制度体系。印发《学校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项目清单》《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年度党建工作任务清单》等“四张清单”,落实“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师生党支部书记、全体党员”参加的“四级”年度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制度。定期向教师推送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廉洁自律“三个提醒”信息,筑牢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2025年,学校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校级领导班子完成整改问题9个、其他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完成整改问题22个。
四、强化多维融合,激活办学动能
坚持推进党的建设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五项工程”,实施“双培养工程”“党员追梦先锋工程”,引导全校师生党员在教学、科研、服务和学业发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方面立标杆、当先锋、作表率。围绕“党建共建、课程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四大主题,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红安县、英山县开展校校、校地、校企结对共建。探索形成“创新引领创业、依托专业创业、围绕市场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建成9个校内实训中心、20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与武汉金石兴集团等产教合作企业订单班对口就业率达100%。2025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全国总决赛银奖1项、湖北省赛金奖1项。(作者系武汉东湖学院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