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学院:“三维融合”统战工作体系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青岛城市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立足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探索构建了“同心・引力・聚力”三维融合统战工作体系,将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智力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一、同心铸魂,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统战工作根基
完善领导体制,压实主体责任。学校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党委书记担任统战工作第一责任人,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点任务,将统战工作纳入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确保责任层层落实。
深化理论学习,凝聚思想共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邀请山东省委党校专家等来校讲座,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民进山东省委会领导来校指导学习活动。通过金秋读书节、红色足迹寻访等特色活动,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健全联谊交友,密切思想沟通。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固定联系1—2名党外代表人士,通过定期谈心谈话、邀请参加重要活动等形式,加强思想引导和感情交流。利用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联谊座谈,及时了解党外人士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解读,凝聚发展共识。
二、引力汇智,搭建聚才平台,激发党外人才活力
实施“引力计划”,打造人才高地。依托学校“归国留学人员引力计划”,每月举办研讨会等活动,吸引凝聚海外高层次人才,成为学校国际化办学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建立“统战理论研究基地”,探索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新路径新方法,为实践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健全管理机制,精准识才育才。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体系,提供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校级领导及中层管理岗位中党外干部占比达23%。协助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建设,支持成立民进青岛城市学院支部等基层组织。建立完善的工作台账,形成一人一册、一支部一档案,通过分类建立信息库实现精准管理和培养。
畅通发展路径,助力成长建功。加强党外教师培养,支持其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党外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奖项中占据重要比例,其中包括新引进天津市政府特聘专家、重庆市“鸿雁计划”高层次人才等省部级人才;在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20余人次获奖,在山东省普通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中6人获奖。
三、聚力建功,服务发展大局,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聚力产教融合,服务学生成长。与民盟青岛市委会联合成立“民盟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每年提供百余个优质岗位,实现校企合作新突破,活动获《人民政协报》宣传报道。党外人士积极推动校企交流合作,与德国博世集团、浪潮集团、海克斯康等先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聚力科研攻关,驱动创新发展。支持党外教师牵头重大科研项目,拓展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创新领域。近年来,党外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山东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1项;获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各1个;研究报告获得市级领导批示2项。
聚力文化共融,构建和谐校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建立主体责任制度,做好少数民族师生服务管理。常态化开展“争做石榴籽・共筑团结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搭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编印发放《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明白纸》,与学校驻地公安、民宗等部门构建“校地协同”工作模式,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多年来,学校通过“同心・引力・聚力”三维融合工作体系的深入实践,学校统战工作的系统性、实效性和辨识度显著提升。“同心”凝聚了思想共识,“引力”汇聚了人才智力,“聚力”彰显了法宝作用,形成了统战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未来,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断深化“三维融合”工作体系,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