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湖南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ping)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de)重(zhong)要(yao)论述和(he)来校考察调(diao)研的(de)重(zhong)要(yao)讲话精神,紧(jin)紧(jin)围绕(rao)落实(shi)立德(de)树人(ren)根(gen)本任务,持续擦亮“实(shi)事求是(shi)”策源地和(he)“两(liang)个(ge)结合”先声地品牌,充分挖掘(jue)中华(hua)优秀传统文化(hua)宝库,以传道济民为(wei)宗旨的(de)书院文化(hua)、经(jing)世(shi)致用(yong)为(wei)特(te)质的(de)湖湘文化(hua)、实(shi)事求是(shi)为(wei)精髓的(de)革命文化(hua)为(wei)抓手(shou),厚植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he)文化(hua)自信。
深耕书院文化富矿,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一是深入阐发文化精神。打造“岳麓讲坛”“祭孔大典”“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等一批文化品牌。开展清明纪念山长、端午纪念屈原、金秋纪念孔子,入学礼、拜师礼、谢师礼等“三纪三礼”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制作推出《岳麓书院先贤语录100则》,开设“大麓开讲”“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等,邀请名人名家、企业先锋、优秀校友等以“朱张会讲”形式交流对谈,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讲好书院文化故事。二是发挥场馆育人实效。以发挥岳麓书院为依托,充分发挥大礼堂、老图书馆、科学馆等“国宝级”校园早期建筑群的场馆育人优势。连续三年开展“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精品活动,在岳麓书院讲授书院文脉和湖湘精神、在抗日战争受降地的科学馆讲授爱国主义精神等,引导学生站在历史中学历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建设中国书院博物馆、马克思主义学院正红馆等场馆,利用文物藏品、影像资料、场景复原等资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三是贯穿学生教育始终。依托(tuo)三(san)季育(yu)人(ren),开(kai)学(xue)季推出“开(kai)学(xue)第一课”系列辅课、定制岳麓书院学(xue)规折页(ye)作(zuo)为入学(xue)礼(li)物;毕业(ye)季打造毕业(ye)文化(hua)墙、定制毕业(ye)生专属文化(hua)衫(shan)和楹联书签;打造“楹联中的湖(hu)大(da)”“建(jian)筑中的湖(hu)大(da)”“院史中的湖(hu)大(da)人(ren)”等(deng)新媒体(ti)作(zuo)品,举办岳麓书院实景模拟演讲(jiang)比赛、校史校情知识(shi)竞赛等(deng),引导学(xue)生在校园文化(hua)建(jian)设的具体(ti)活动中感(gan)知、认可、践行湖(hu)大(da)文化(hua)精神。
焕新红色文化资源,做革命精神的践行者。一是结合理论宣讲学思想。持续开展学生党员骨干领航班系列活动,开展“青春共话党的二十大”“研习文化地图,领航青春使命”“学宪法 讲宪法”中国宪法日宣讲等系列活动,将“课本宣讲”转化为“情境宣讲”,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体验学习”,坚定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二是结合实地研学悟初心。连续多年组织学生党员赴贵州遵义、湖南韶山、革命博物馆、党史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开展实践研学活动,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色、胸怀“国之大者”,在实践中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服务国家和社会的信念。开展“红心向党 红色走读”大学生红色文化寻访实践教育、“经典诵读分享”活动,推出百部湖南本土红色文化短视频,活动开展情况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平台广泛报道,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百年珍贵记忆——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三是结合志愿服务重践行。校内开(kai)展岳麓书院(yuan)(yuan)讲(jiang)解培训(xun)与(yu)(yu)专题比赛(sai)、移动党(dang)课(ke)等,校外联(lian)动湖南博物院(yuan)(yuan)、长(zhang)沙市党(dang)史(shi)展览馆(guan)、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展览馆(guan)等开(kai)展双语(yu)志(zhi)(zhi)愿(yuan)讲(jiang)解服(fu)务(wu)活动,年均参与(yu)(yu)红色(se)文化(hua)志(zhi)(zhi)愿(yuan)活动9000余(yu)人次,为(wei)140万中外游(you)客提供志(zhi)(zhi)愿(yuan)服(fu)务(wu)近(jin)(jin)30000余(yu)次,总计(ji)志(zhi)(zhi)愿(yuan)服(fu)务(wu)时长(zhang)近(jin)(jin)40000小(xiao)时。通过实践(jian)充分发(fa)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对红色(se)文化(hua)背后的内涵理解和认同,勇担重任成(cheng)为(wei)优秀(xiu)传(chuan)统(tong)文化(hua)的践(jian)行(xing)者(zhe)与(yu)(yu)传(chuan)播者(zhe)。
扎根湖湘文化沃土,做强国伟业的建设者。一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发挥校内人才资源优势,成立赫曦支教志愿服务队、普通话推广志愿服务队,打造“乡村振兴博士服务团”实践品牌,设立志愿者支教服务基地,连续11年累计选派118名支教老师前往隆回县乡村学校开展支教志愿服务工作;实施“魏源人才计划”专项社会实践项目,累计选派10批136名优秀研究生深入隆回县挂职锻炼,参与乡村发展建设;依托“百村百楼计划”实践服务项目,打造实践服务团,根据村民需求进行古建筑、老旧建筑改造及乡村规划设计,同时以写实、漫画、墙绘等多种表现形式挖掘乡村发展故事和历史建筑背后故事。二是助势红色作品传播。自主创作了一批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让红色文化“热”起来、“活”起来、“传”下去。歌曲《约麓山晨光曲》、器乐作品《乐游中华》、话剧《赫曦赫曦》、戏剧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小品《幸福直播白水洞》、舞蹈《不屈的文脉》等一批优秀作品在全校师生群体中取得良好反响,并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艺术节斩获奖项;与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湖南省民族乐团、南京大学交响乐团等校外艺术团体合作,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10余场;大学生艺术团专场44场,艺术团室外快闪演出17场。三是助推文化实践融合。组织开展(zhan)(zhan)公(gong)共服(fu)务领军(jun)人才培育“赫(he)曦计(ji)划(hua)”、学生(sheng)(sheng)(sheng)全(quan)球胜任力训练“登峰计(ji)划(hua)”等(deng),鼓励学生(sheng)(sheng)(sheng)开展(zhan)(zhan)与(yu)文(wen)化相关的(de)社会实践(jian)活动、创新调查研究,其中,“寻路(lu)沙(sha)洲”实践(jian)团着(zhe)眼于(yu)“半条被(bei)子”故事的(de)发(fa)源地郴州(zhou)汝城沙(sha)洲村,详细解读该(gai)村发(fa)展(zhan)(zhan)的(de)红(hong)(hong)色文(wen)化、绿(lv)色生(sheng)(sheng)(sheng)态、古色乡(xiang)风的(de)“三(san)色密码”,申报项目获“挑战杯(bei)”竞赛(sai)(sai)“红(hong)(hong)色专(zhuan)项”赛(sai)(sai)道(dao)全(quan)国总决赛(sai)(sai)一等(deng)奖。“DR-TimeRing全(quan)生(sheng)(sheng)(sheng)命周期的(de)糖网(DR)智能助(zhu)(zhu)手”“游鲜生(sheng)(sheng)(sheng)——生(sheng)(sheng)(sheng)鲜电商助(zhu)(zhu)力精准扶贫”等(deng)学生(sheng)(sheng)(sheng)创新创业项目获“互联网+”国赛(sai)(sai)“青年红(hong)(hong)色筑(zhu)梦(meng)之旅(lv)”赛(sai)(sai)道(dao)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