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青心护航”育人工程系统构建“四维赋能”新格局
吉林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系统实施“青心护航”育人工程,在思想引领、体系构建、队伍建设和品牌塑造四个维度协同发力,着力构建具有吉师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育人体系,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铸魂赋能:把稳育人“导航仪”,筑牢成长根基
学校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在思政课程中注入心理教育元素,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实现价值引领与心理疏导同频共振;依托校园文化和新媒体平台,传播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全面夯实学生思想基础。立足学校特色,构建“有阵地、有载体、有实效、有影响”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以格调高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凝聚师生共识,打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新引擎。
创新构建以思政课、学工品牌和网络思政媒体矩阵为核心的协同育人体系,积极推进“劳动教育与安全教育”精品化发展,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持续优化网络思政内容供给,“吉小狮”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稳居省内高校前列,带动学校在省级以上赛事中荣获60余项荣誉。创新实施“五红”军训与国防教育工作体系,连续多年开展家校联动暖心工程,切实提升思政工作的温度与实效。

二、体系赋能:夯实制度“压舱石”,完善长效机制
学校着力完善“六维”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从学校到宿舍各级职责,建立“蓝、黄、红”三色预警与分级干预机制,实现对学生心理危机的精准识别、科学评估和有效干预。针对1000余名重点关注学生逐一会商,制定个性化工作方案,推动工作从经验化应对向规范化预防转变,为育人工作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强化校区协同,推进本研一体化管理,修订出台《研究生外出安全管理办法》《学生安全稳定类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制度文件。完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等10余项资助制度,提升资助工作精准度。制定《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实施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建主体责任,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提质增效。

三、培优赋能:打造育人“生力军”,提升专业素养
学校着力建设专兼结合、能力过硬的工作队伍,持续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制定《辅导员教育、培训、考核实施办法》,系统开展高水平培训,常态化举办“学工论坛”“辅导员沙龙”,积极扶持学术团队和专项课题研究,以数智赋能促进学工队伍能力整体提升。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机制,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多人获评全省辅导员年度人物及提名。
以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和高级职称辅导员为引领,推动成立10个辅导员工作室。“东方姐姐网络思政工作室”获评2024年度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工程启动以来,团队累计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批省级项目20余项、厅级项目50余项。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督导等多种形式,构建起以专职教师为核心、学工队伍为骨干、朋辈力量为补充的立体化支持网络。

四、品牌赋能:构建服务“新范式”,彰显育人温度
学校持续推进“一校多品、一院一品”学工品牌矩阵建设,强化各部门协同联动,推动育人品牌从“碎片化”向“体系化”跃升。在实践、文化、网络、管理、服务、资助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提升党团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与影响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突破、全面提升。
创新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服务模式落地,将心理关怀与学业帮扶、生涯规划、经济资助深度融合。在做优“心理健康月”等传统品牌的同时,开展“狮语四季・声生助梦”等暖心活动,使育人工作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品牌凝聚力和感染力持续增强。

吉林师范大学将持续深化“青心护航”育人工程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四维协同”育人格局,努力打造具有吉师特色、彰显吉林担当、体现时代要求的“大思政”工作体系,为培养推动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