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经营同学关系
同学们:
进入大学,你是否发现周围同学的身份标签一下变得丰富起来:班级同学、社团同事、小组伙伴、寝室室友、项目队友、竞赛搭档、同门师兄弟以及来自天南地北的同窗……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不再像中学时代那样简单和纯粹。另外,每个同学的成长背景和性格习惯各不相同,稍不注意可能就会“火星撞地球”,怎么办?我们该如何经营好大学里的同学关系?
这里跟大家分享几点建议,只要你愿意尝试,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把周围人“培养”成帮手,而不是“对手”
你希望生活中多点帮手,还是多个对手?相信没人会愿意人生处处是对手。如果每天处在竞争与对抗中,心神消耗、情绪内耗,哪还能有精力专注自我成长?如果我们期待被身边人支持和成就,那么在日常交往中,就要用心经营关系,说话做事就不能不顾及他人感受。有时候“心直口快”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伤害到他人,最后导致人际关系渐渐疏离,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想要赢得更多支持,生活中就要学会主动帮助他人。不要怕吃小亏,要多包容别人的不完美。因为你的宽容,往往也会换来他人对你的理解与尊重。
二、能与身边人融洽相处,才真正见情商、见格局
有句话叫“距离产生美”。离得远,发生矛盾的几率就小。因此和离得远的人保持友好并不难,而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摩擦。所以我们真正的挑战是来自于朝夕相处的室友、经常合作的同窗。再默契的搭档,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有别,总会有一些习惯不同。想要始终和谐相处,靠的是彼此的包容和适度让步。
寝室关系对同学们来讲是大学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寝室本就用于休息,每个人都希望在这里得到放松。如果谁都固执己见,互不相让,那么本应用来休息和放松的温暖“小窝”就会变成情绪战场,身处其中的人都会身心俱疲。成熟的人懂得:只要大方向一致,即使偶尔有些争执和矛盾,也不妨学会尽快翻篇。不纠结于过去,才能更专注地向前。聪明的人不会将宝贵的时间用于和别人陷入无谓的争论,而是用于发展自己和提升能力。
三、不必强求“合群”,安静也是一种力量
“酒和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成为社交达人。如果没有共同话题,不妨静下来看书、思考。比如:“这段时间做的比赛如何推进”“今天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怎么解决”“申报书的结构如何优化”等。当你陷入思考,不仅减少无话可说的尴尬,也更显得沉稳自信。相反,为缓解尴尬而刻意找话,往往容易陷入闲聊是非、低效空谈,反而更容易滋生矛盾。因为“是非均因巧弄舌、祸患皆从口中出”,我们应谨记“讷于言而敏于行”,避免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四、真正的幽默源于底蕴,读书才是最佳路径
懂得幽默的人往往人际关系都不差。当出现争锋相对、剑拔弩张的情境时,一句幽默的话语往往能瞬间化解空气中的敌意。又或者当遇到别人刁难时,我们不必瞬间暴怒,幽默很可能让你反败为胜,使对方哑口无言。有一个故事广为流传: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狭窄的小路上迎面遇见一位对他作品持严厉批评态度的评论家。评论家傲慢地说:“我从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退到一边做出“请”的姿势说:“而我恰恰相反。”
你是否也希望自己变得幽默一些,在大事小情上也能游刃有余?相信我们都不会选“否”。幽默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内心丰盈的自然流露,需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做基础。一个有见识、有积累的人,更容易言之有物、举止得体,也更能赢得真诚的欣赏与敬意。多读书,不是为了卖弄知识,而是让自己更知书达理、谦虚谨慎,更好地掌握如何幽默风趣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难题。
五、树立清晰的目标,让你远离人际内耗
我们做过数次调研发现,没有明确目标的同学更容易陷入人际关系的困惑中。这其中的内在逻辑是:明确的目标让我们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便知道时间精力最该投向哪里,不会沉溺和纠结于琐事,自然就少了很多与他人发生矛盾的可能性。我们寒窗苦读考进大学,是为了学知识、长本事,未来勇挑社会重任,实现自身价值的,而不是来争强好胜、计较对错的。有些小摩擦无伤大雅,相互包容一下就过去了。即使遇到大的矛盾,多换位思考、反省自我、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也能有效避免矛盾升级。
记住:心中有方向、珍惜时间、专注成长的人,自然能远离是非、赢得尊重。
最后,愿同学们在交往中得法,营造和谐人际沃土,于专注中成长,收获丰盈青春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