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的实践维度丨2025年第3期第二组学习体会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推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切实推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于6月17日至20日,在山西大学组织开展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专题研修班,旨在深入探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修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120余名思政工作者参加。全体学员通过专家讲座、报告分享、实地参观和工作坊实践交流等形式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高校思政网开设“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研学成果交流”专栏,陆续发布高校思政工作者在专题研修班上的研学成果和心得体会。
提质增效: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的实践维度
执笔: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 杨斯妤
全国高校“一站式”专题研修班2025年第3期第二组
本次研修班课程设计科学严谨、内容丰富,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既有深入浅出的政策理论解析与典型案例分享,又有实地考察与互动研讨环节。通过三天的深度学习与思维碰撞,我们系统把握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2025年修订版)》的建设背景、设计意图、核心变化及政策要义,明确了未来工作的方向、路径与责任主体,深入学习调研了山西大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样板经验。在小组讨论中,我们重点围绕社区育人机制建设、资源整合优化、智慧平台建设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形成了诸多可操作的建设方案。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社区育人主心骨
要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建设。一是研究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总支,建成楼栋功能型党支部,设置学生社区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建设党团活动室,广泛开展学生党员“双报到”“亮身份”“党员宿舍挂牌”等活动,构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生社区育人的新生态。二是成立共青团“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委员会,以楼栋为单元成立聚焦思想引领、权益服务、文化建设的功能型团总支,以楼层为网格设立兼具活动性与服务性的功能型团支部,形成“团工委统筹指导—楼栋团总支协同推进—楼层团支部精准落实—宿舍单元创新实践”的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实现学生社区团组织建设从物理空间覆盖到功能作用发挥的深度转化。三是引导各级党团组织充分发挥贴近学生生活场景的天然优势,将组织活力转化为治理效能,建立“活动策划学生参与、组织实施学生主导、效果评估学生打分”的全流程参与机制,引领学生从“社区旁观者”转变为“建设参与者”,构建起“组织建在楼上、服务沉到楼下、活力显在楼内”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二、推动力量下沉,打造一线育人主力军
要引领校院各级力量常态践行“一线规则”。一是校院领导常态深入学生社区一线,带头开展与学生交友活动,高位推动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构筑学校和学生“零距离交流,心贴心倾听”的高效沟通平台。二是组织全体学管力量聚焦主责主业,将工作主阵地全面转移至学生社区,建设名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室,设立学院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社区指导教师办公室及宿舍,均衡分布至所在学生楼层,及时倾听学生呼声,真实反映学生愿望,真情关心学生诉求,做到“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三是结合学校实际专题设置社区指导教师、辅导员等专职社区育人岗位,7×24小时入驻学生社区开展工作,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积极解决学生困难诉求,联合属地检察院、派出所、警务站开展教育活动,聘请民警担任学院法制辅导员,及时有效化解和处置学生各类矛盾纠纷,护航学生平安成长。四是压实学生社区心理健康育人网格,构建四级八员心理健康体系(四级即:学校、学院、班级、社区“四级”网络体系,“八员”即:心理健康专员、心理健康指导员、心理健康责任人、心理健康引导员、心理委员、朋辈互助员、心理健康网格员、社区心理健康协调员)。将“八员”责任主体贯穿到四个层级,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构筑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立体式、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三、激发学生自治,培育社区共建生力军
要不断健全社区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一是成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指导,青年学生广泛参与和支持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自管会,统筹划定学生“四自”管理网格,设立社区学生楼长、层长、宿舍长,组建由学生参与的校园文明先锋队,全面参与学生社区安全检查、应急应变、权益维护、学生服务工作,打造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学生组织品牌。二是建立“社区成长档案”量化考评机制,将学生骨干在社区服务中的表现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通过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生自治项目孵化、建立“服务学时银行”制度等方式,构建“组织建设-平台搭建-制度保障”三维支撑体系,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有效转化育人服务效能。
四、厚植社区文化,营造浸润育人生态圈
我们要倾力打造“沉浸式”社区育人模式。一是在学生社区打造共享空间,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线,建设书香文化长廊,打造“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民族团结教育展等,构建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社区文化氛围。二是组织开展学生社区文化节,成立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的“雀之灵”合唱团、“翰墨书香”文学社、子衿汉韵传统文化社、非遗走进校园-丹青传统美术社团等学生组织,推动“文化浸润”与“学生发展”融入学生社区,激发学生社区的澎湃活力。三是在推进文化活动进社区的同时,将职业素养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建立“社区就业服务站”,提供岗位推荐、政策咨询、生涯规划等“一站式”就业服务,构建出“文化浸润 + 能力提升 + 职业赋能”的立体化社区育人场景。
五、夯实智慧支撑,升级社区育人新体验
要聚焦学生需求,着力构建“一站式”数智学生社区。一是以学生在校期间产生的各类数据为基础,将学生学业、学习行为、社区生活等情况通过数据技术赋能,助力老师分析学生状态,掌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发展需求,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治理效能。二是加强学生社区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学生公寓信息化管理综合展示平台,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三是推动无纸化办公,实现学工业务线上“一键式”办理,让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建成线上“接诉即办”平台,保障学生诉求处理机制48小时内有效落实;开发全流程线上服务应用,为学生从入学到离校提供全周期“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升学生在数智社区的体验感。四是立足学生需求,配套“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大厅、共享阅读空间、自习室、共享洗衣机等硬件设施建设,以学生社区为中心打造集学习、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5分钟100米服务生活圈,不断提升学生在社区居住的幸福感。
此次研修班的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既理清了发展思路,更凝聚了奋进力量。今后,我们将以坚定信念将研修成果转化为实践动能,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建设指南,将先进经验转化为本土实践,将学习热情转化为创新动力,全力突破学生社区建设中的难点堵点,协同创新,打通“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全国高校“一站式”专题研修班2025年第3期第二组学员心得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