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打造学生党建品牌,书写青年奋进华章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创新打造“风华录•青年颂”学生党建品牌,通过“风华路、风华论、风华行、风华展、风华情”五大特色板块,构建思想引领、理论武装、实践育人、典型培育、文化浸润“五位一体”党建工作新体系,在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学生党组织活力、培养新时代青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
一、风华路:多维构建红色教育矩阵,筑牢信仰根基
以“一地一人一事一物”为脉络,构建“时空坐标+精神谱系+实践载体”教育新模式。一是搭建跨地域红色研学平台,组织学生党支部重走16座省市红色地标,挖掘红色基因、追溯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制作视频纪录片8部、编纂红色活动集3册,切身感悟党的红色精神伟力。二是创新“双导师”引领机制,邀请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首席教授等多位专家进行讲授,党支部、学生会、研会、研科协等多类学生组织累计1700余人次参与,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青年学子互动讲”的立体化教学格局。三是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通过外媒、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专题报道,传播量累计达6000余次,形成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红色教育生态。
二、风华论:健全理论武装长效机制,提升政治素养
构建“三级联动+分类施策+成果转化”的理论学习体系。一是建立“导师+支部”结对机制,为29个学生党支部配备对接导师和共建教工支部,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力度与深度。二是实施“精准滴灌”培养行动,针对新生党员开展“朋辈牵手”计划,针对毕业生党员实施“六个一”主题教育,累计开展专题培训52场,覆盖6000余人次。三是创新“学研用”转化模式,通过理论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活动,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党员在党组织生活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风华行:打造实践育人创新平台,强化责任担当
构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专项行动”的实践育人体系。一是实施“党员先锋行动”计划,组建5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开展义务支教、环保宣传等公益活动,组织“小太阳”专项行动,关爱“泥孩子”等特殊群体,累计服务时长5500小时,受益群众720余人。二是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员实践基地,在社区设立12个“党员活动室”和8个“党员示范点”,挂牌“党员模范寝室”百余个,开展政策宣讲、学业帮扶等活动65场次。三是创新“双线融合”实践模式,线上开展“红色云课堂”公益微讲堂活动,线下组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累计吸引2350余人次参与,形成“云端+实地”的沉浸式教育体验。
四、风华展:构建典型培育长效机制,发挥示范作用
打造“选育树用”一体化的典型培树体系。一是建立动态化培育机制,实施“双培养”模式,培养优秀学生党员发展为党建业务骨干,培养学术科研突出学生发展为党员。二是搭建立体化展示平台,通过“风华展”专栏宣传先进典型,累计推送82期,涵盖省级样板党支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国家奖学金”党支部书记、学术科研先锋等多类优秀群体及个人。三是完善常态化激励机制,持续打造“样板支部”和“标兵党员”后备队伍力量,创新阶梯式培育工作模式,辐射带动学生党支部特色活动数量增长36%,志愿服务参与率提升52%。
五、风华情:创新党建文化培育模式,凝聚发展合力
构建“文化浸润+情感联结+价值认同”的党建文化体系。一是打造“红色文化四季行”系列活动,开展“红色讲堂”“红色剧场”等活动,年均举办20场,覆盖3700余人次。二是创新“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开展校企、校地、校际、校内共建活动45场,通过主题征文、乒乓球赛、拔河比赛等多类形式,提高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党建共同体。三是建设“三全育人”文化空间,开设“学业成长”“感恩教育”“艺术课堂”等特色沙龙33场,参与学生达600余人次,构建起“学习+实践+发展”的多维育人场景。

“风华录•青年颂”学生党建品牌是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次有效探索。通过一系列活动,学院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学生党支部活力大幅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担当意识明显增强。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这一品牌建设,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让红色基因在青年一代中代代相传,书写更加辉煌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