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明职顾问”辅导员工作室


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紧密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九大职责要求,努力构建高校思政工作研修与经验交流的工作平台,“辅导员在线 高等教育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设置“辅导员工作室”主题栏目,面向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工作室征集稿件,旨在展示更多先进典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经验与成效,持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知识水平和核心素质能力。
工作室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明职顾问辅导员工作室始建于2009年,作为学校首批立项重点建设的辅导员工作室,始终秉持“教学—科研—育人”融汇共生的建设定位,成功获评山东省首批示范性虚拟教研室。工作室以“知行其善,伴铸职涯”为育人理念,依托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深耕数智技术,并与生涯教育融合创新,构建起覆盖学生全成长周期的精准化育人体系,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工作室组织架构
工作室现有成员32人(含主持人),形成以辅导员为主体、专业教师为骨干、企业高管为补足的融合团队。其中有4名专业教授、4位企业高管,7名本校辅导员和17名不同高校辅导员,主要来自于慕课共建高校、驻青高校商学院思政工作联盟、驻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联盟等。
工作室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即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就业指导和职业素养,每个方向6—9人,均由一名资深辅导员牵头、一位专业教授和一名企业高管协助建设。建设两支学生队伍:POKE研习社负责运维生涯发展教育指导专用的POKE空间,红旗智援实践指导团负责指导各个学生项目团队开展生涯专业实践。

明职顾问工作室组织架构及成员分布图
工作室建设经验
工作室以学生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创新设计“点线面体”四维四阶培养体系,形成贯穿大学四年的生涯教育闭环。通过实景启发生涯规划、实践孵化创新能力、实战提升求职技能、实训拓展职业素养的递进式培养,实现从个体指导到群体赋能、从单一教学到产教融合的立体化育人突破。

“四维四阶”模式图
(一)点上突破:精准画像赋能个体成长
工作室构建“明职录”职业生涯数字化管理系统,全程记录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轨迹,实现教学行为全要素数字化监测,为教育质量监测提供实时数据基座。聚焦学生职业核心素质培养个性化指导,开发“司南”AI大模型,整合管理学院近十年生涯发展案例和万余条行业岗位信息数据,建立起涵盖多维度学生成长数据的分析模型,提供24小时实时咨询服务,动态生成个性化人才成长图谱。开发选用虚拟实训工具,将传统课堂延伸至“一站式学生社区”场景下的“虚拟教学空间”。
(二)线上延伸:专项训练激活就业动能
针对差异化发展路径学生群体,每学期管理学院开展2—3次生涯发展主题系列班会。对相应发展方向学生群体在每一阶段的具体学习任务和应达成的目标进行说明,分方向建立线上成长小组日志,全程跟进学生成长轨迹。开发主题班会微视频147个、讲解课件51个、说课文字近3万字,帮助新任辅导员快速上手工作。
(三)面上覆盖:数智融合构建教育生态
工作室线上打造“明职顾问”国家一流课程群,面向大一至大四开设《职引》《创践》《求职OMG》《职熵》四门慕课。线下以解决社会真实问题为目标,把专业核心课的实践环节系统梳理形成凸显专业特点的创新性赛事,作为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给予学分认定,形成“践商研学”四大专业品牌赛事。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推进,实现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场景下“线上慕课+线下实践”的数智化混合式生涯教育。
(四)体上互动:产教协同凝聚育人合力
工作室构建“企业—高校—学生”三主体协同机制,在提升核心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三个方面协同发力。企业负责实践指导,为学生生涯专业实践搭建平台。高校专注人才培养,学生进行朋辈教育,为企业健康发展输送创新人才。三方优势充分发挥,各方需求得到满足,极大调动育人主体的内在动力,形成产教学三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工作室建设成效
(一)深耕细作,成果斐然:管理学院育人实效显著
工作室课程学习覆盖学院所有本科生,学生满意度99.7%。每学期开展学生一对一个体咨询超400人次,举办各类工作坊、训练营30余场、讲座10余场,每年输出学生参与创新性实践约400人次。2024学年学院学生团队获教育部A类赛事国奖21项;学生职业素养稳步提升,获得山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邀请赛本研组一等奖。学生离校岗位落实率连续五年位居学校第一。
(二)辐射引领,惠及四方:课程与模式全国高校广泛推广
“明职顾问”四门课程均获评国家一流课程,累计服务高校1598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55%以上,获得学分学生人数突破370万。《创践》入选人社部“全国十大创业培训项目”,双创教育模式纳入《创业中国》案例集,成为国家级样板。编写教材《大学生凭什么找份好工作》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等七家高校定为校用教材,获评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政法大学将“明职顾问”课程群纳入思政“全”课堂,得到人民网等媒体报道。青岛大学将《职引》作为大一学生的通识必修课,获评全国就业金课。
(三)声名远播,标杆树立:社会影响力与权威认可卓著
工作室成员受各地教育厅邀请,先后为内蒙古、海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十三个省份高校辅导员介绍工作室建设经验,在全国首届混合式课程教学与管理论坛做主旨报告。工作室以生涯教育为特色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以学生社区为载体,形成的“学研赛战”思专创融合育人项目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得到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