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1948年(nian)5月(yue),经(jing)过一(yi)年(nian)多(duo)转战的毛泽(ze)东(dong)(dong)和中(zhong)共中(zhong)央(yang)到达西柏坡,这时(shi)全(quan)国(guo)的军事、政治(zhi)和经(jing)济形势都发生(sheng)了(le)(le)更(geng)加(jia)(jia)有(you)利的重(zhong)大变化。1948年(nian)9月(yue)8日至13日,毛泽(ze)东(dong)(dong)在(zai)西柏坡主(zhu)持(chi)召开了(le)(le)中(zhong)央(yang)政治(zhi)局会(hui)(hui)议,史(shi)称“九月(yue)会(hui)(hui)议”。毛泽(ze)东(dong)(dong)为开好(hao)这次会(hui)(hui)议做了(le)(le)充分准(zhun)(zhun)备,会(hui)(hui)议以(yi)“军队向前进(jin),生(sheng)产(chan)长(zhang)一(yi)寸,加(jia)(jia)强纪律性”为中(zhong)心议题(ti),毛泽(ze)东(dong)(dong)在(zai)报告中(zhong)讲了(le)(le)八个问题(ti),为夺取解放(fang)战争的全(quan)面胜利,从思想上(shang)、政治(zhi)上(shang)、组织上(shang)作了(le)(le)准(zhun)(zhun)备,具有(you)重(zhong)要的历(li)史(shi)意义。
毛泽东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会后毛泽东就投入到指挥三大战役的紧张工作中。从辽沈战役运筹策划到战役结束,毛泽东共起草了77封电报发往前线,电报来往了近半年。战役打响前,总指挥部和前线的往来电报就有31件。电报谈兵,也是毛泽东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在辽沈战役即将胜利结束之时,毛泽东令华东人民解放军乘胜出击,把打击矛头指向徐州的刘峙集团,发起了淮海战役。面对强敌,毛泽东运筹帷幄精心部署,决定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在战役的关键阶段,毛泽东亲自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广播稿。在短短20天时间内,敌人向我军投诚的就有14000多人。还在淮海战役激战之际,毛泽东已在运筹歼灭平津之敌了,12月11日一天之内,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八封给林彪、聂荣臻等的电报,要求东北野战军结束休整,至少以八个纵队提前入关, “取神速动作”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之敌,务使敌人不能跑掉。同时电示华北第二兵团,部署在张家口、新保安附近的平绥线上,堵住敌人西逃的道路。最后以90万大军兵临北平城下。傅作义在我重兵威慑和政治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宣告解放。
西柏坡毛泽东同志旧居
平津战役进行了64天,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发往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89封,这是三大战役中毛泽东发出电报最多的一次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在那些捷报频传的日子里,毛泽东也偶尔“奢侈享受”,那就是让厨师在粗茶淡饭中增加一碗红烧肉“犒劳”自己以示庆贺。
毛泽东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三大战役胜利后,斯大林的苏共代表米高扬来到西柏坡。毛泽东向米高扬介绍了中国革命的情况,阐明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各方面的政策。毛泽东围绕着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问题,系统谈了中国共产党的意见。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分析,高瞻远瞩充满胜利信心。这是苏共中央领导人第一次面对面地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会谈,不仅使米高扬对中国革命的现状有了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也使苏共和斯大林本人对中国的形势及中国共产党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强调执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给东北局的电报
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制定建立新中国的各项方针政策已迫在眉睫。1949年3月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报告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全面地论述了如何迎接全国胜利、如何在革命胜利后建设新中国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这次全会是集全党智慧之大成,报告的内容博大精深,是一篇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献。毛泽东估(gu)计了(le)中国人(ren)民民主革命(ming)胜利(li)以(yi)后的(de)国内外(wai)资产(chan)阶级斗争的(de)新形势(shi),以(yi)敏锐的(de)洞察力提出了(le)“两个务必”的(de)重要论(lun)断,他(ta)一再向全党(dang)指明新的(de)历(li)史(shi)任(ren)务的(de)艰(jian)巨性(xing)和(he)复杂性(xing),使全体共(gong)产(chan)党(dang)人(ren)不要过分地(di)陶醉(zui)于胜利(li)之中,而要以(yi)清(qing)醒的(de)头脑为即将承担的(de)建(jian)设任(ren)务做好思(si)想准备和(he)组织(zhi)准备。
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修改稿)
党的(de)七届二中(zhong)全会(hui)(hui)是毛主席进(jin)入北(bei)平、建(jian)国前夕召开的(de)一次(ci)伟大的(de)会(hui)(hui)议,为促进(jin)和迎接全国胜利的(de)到来,并保证中(zhong)国由新民主主义社(she)(she)会(hui)(hui)到社(she)(she)会(hui)(hui)主义社(she)(she)会(hui)(hui)的(de)转(zhuan)变,从政治上(shang)、思(si)想上(shang)和理(li)论(lun)上(shang)作了充分(fen)准备,描(miao)绘了新中(zhong)国的(de)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zhong)共中(zhong)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京。行(xing)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jie)全党: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bu)能(neng)当(dang)李自成!我们都希(xi)望考个(ge)好成绩!
毛泽(ze)(ze)东(dong)在(zai)西(xi)柏坡(po)(po)工作和生活(huo)只有短短十(shi)个月的(de)时间,毛泽(ze)(ze)东(dong)在(zai)西(xi)柏坡(po)(po)领导全(quan)党全(quan)军进行的(de)伟大革(ge)命实(shi)践(jian),在(zai)中国(guo)革(ge)命史上竖起了(le)一座(zuo)不朽的(de)丰碑(bei),创造了(le)宝贵的(de)精神财富,也给西(xi)柏坡(po)(po)人民留(liu)下(xia)了(le)无尽的(de)怀念和追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