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2017年5月3日)
原标题:习近平(ping)在(zai)中(zhong)国(guo)政(zheng)法大学考(kao)察时强调 立德树人(ren)德法兼(jian)修抓好法治人(ren)才培(pei)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zhang)进步

5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ping)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ping)在学生活动中心参加民商经济法学院本科二年级2班团支部开展的“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新华社记者 王 晔摄

5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zhong)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这是习(xi)近平同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和首都法学专家、法治工作者代表、高校负责同志座谈。新(xin)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在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5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xi)、中(zhong)央(yang)军(jun)委(wei)主席习(xi)近平(ping)3日上午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青年工作者、法治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他强调,全面推进依(yi)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se)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yi)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fa)治(zhi)理(li)论(lun)为指导,立德树(shu)人,德法(fa)兼修,培养大批高素(su)质法(fa)治(zhi)人才。
习近平强调,中(zhong)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guo)梦。当代(dai)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dai)主题(ti)同心(xin)同向的(de)理想(xiang)信念(nian),勇于(yu)担当这个时代(dai)赋予的(de)历史责任(ren),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zai)激情奋(fen)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jian)康成长进(jin)步。
中(zhong)国政法大学是(shi)我国一所(suo)著名高等学府,成立于1952年,以(yi)(yi)“厚德、明法、格(ge)物、致公”为校训(xun),长期以(yi)(yi)来为国家(jia)培养(yang)了大批法治人才。
暮春时节,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内满目青葱、一派生机。上午9时20分,习近平(ping)在校党委书记石亚军、校长黄进陪同下,首先来到逸夫楼一层大厅,参观校史及成果展。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见证了几代党和国(guo)家领导人(ren)对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法治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展示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发展历程,习近(jin)平不时驻足观看,询问有关情(qing)况(kuang)。他对中国(guo)政法(fa)大学(xue)(xue)在人才培养、学(xue)(xue)术研(yan)究、社会(hui)服(fu)务、文化传承(cheng)、国(guo)际(ji)交流合作、特(te)色课程教(jiao)育(yu)等方(fang)面取得的(de)成就表示肯定(ding),希望学(xue)(xue)校总结(jie)经验、改革创新,更好整合资源,更好找准着力点(dian),把教(jiao)学(xue)(xue)、科研(yan)、育(yu)人各(ge)项(xiang)工作做得更好。
在展厅内,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张晋藩、廉希圣、李德顺、王卫国、卞建林等几位资深教授,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参与新中国法治进程的教授们讲述了他们对法治精神和治学方法的思考,习近(jin)平感谢他们为法治理论研究和法治人才培养作出的贡献,希望他们继续贡献才智,祝他们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参观结束时,习近(jin)平同中国(guo)政法大学领(ling)导(dao)班子成员和几(ji)位教授合影留念。
在学生活动中心一层大厅,民商经济法学院本科二年级2班团支部正在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习(xi)近平(ping)来到他们中间,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几位同学从不同角度畅谈观看电影《焦裕禄》的体会,习(xi)近平认真倾听,并参与讨论。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人民一路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走来,使国家越来越富强、民族越来越兴盛、人民越来越幸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无数焦裕禄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跟党走,他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扬光大。希望大家矢志不渝,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共(gong)青团(tuan)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不忘这个初心,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习近(jin)平勉励同学们(men)珍(zhen)惜韶(shao)华,潜心读书,敏(min)于(yu)求知,做(zuo)到(dao)德智体美全面发(fa)展,毕业后为祖(zu)国和人(ren)(ren)民(min)施展自(zi)己的才华,实现自(zi)己的人(ren)(ren)生价值。
之后,习近平来到学生活动中心三层会议室,同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和首都法学专家、法治工作者代表、高校负责同志座谈。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终身教授张晋藩、民商经济法学院学生潘辉和北京市朝阳区人民(min)法院(yuan)奥运(yun)村法(fa)庭庭长刘黎先(xian)后发言。他们结合实际,谈教育管理、教书育人、学习生活、法(fa)治实践。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jin)平(ping)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全面依(yi)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随着中国特(te)色社(she)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法治建设将承载更多使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建好制度,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习近平强调,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充分利用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强法治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对复杂现实进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总结,提炼规律性认识,为完善中国特(te)色社(she)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zhi)国家提(ti)供理(li)论(lun)支撑。
习近平指出,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对于法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wo)(wo)(wo)们(men)的国情(qing),我(wo)(wo)(wo)们(men)的国家治(zhi)理有其他国家不可(ke)比(bi)拟的特(te)殊性和(he)复(fu)杂(za)性,也有我(wo)(wo)(wo)们(men)自己长(zhang)期积(ji)累的经验(yan)和(he)优势,在法学学科(ke)体(ti)系建设上要(yao)有底气、有自信。要(yao)以(yi)(yi)我(wo)(wo)(wo)为主(zhu)、兼收(shou)并蓄、突出特(te)色,深入研究和(he)解决好(hao)为谁(shei)教(jiao)、教(jiao)什么(me)、教(jiao)给谁(shei)、怎样教(jiao)的问(wen)题,努(nu)力以(yi)(yi)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shi)界法治(zhi)文(wen)明建设作出贡献。对世(shi)界上的优秀(xiu)法治(zhi)文(wen)明成果,要(yao)积(ji)极吸收(shou)借鉴(jian),也要(yao)加以(yi)(yi)甄别,有选择(ze)地吸收(shou)和(he)转化(hua),不能囫囵吞枣、照(zhao)搬照(zhao)抄。
习近平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jiu)和(he)(he)教学(xue)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shi)际(ji)工作,促进理论和(he)(he)实(shi)践(jian)相结合,多用正能(neng)量鼓舞激励学(xue)生。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she)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zhi)国相结合,强调法(fa)(fa)(fa)治(zhi)和德治(zhi)两手(shou)抓、两手(shou)都要(yao)硬。法(fa)(fa)(fa)学(xue)(xue)教育要(yao)坚(jian)持立德树人,不仅要(yao)提高学(xue)(xue)生的(de)法(fa)(fa)(fa)学(xue)(xue)知识(shi)水平,而且要(yao)培(pei)养(yang)学(xue)(xue)生的(de)思想道德素养(yang)。各级领导干(gan)部要(yao)做尊(zun)法(fa)(fa)(fa)学(xue)(xue)法(fa)(fa)(fa)守(shou)法(fa)(fa)(fa)用法(fa)(fa)(fa)的(de)模范,以实际行(xing)动带动全社会(hui)崇德向善、尊(zun)法(fa)(fa)(fa)守(shou)法(fa)(fa)(fa)。
习近平强调(diao),青年(nian)(nian)处于人生(sheng)积(ji)累阶(jie)段,需要(yao)像海绵汲水一(yi)样汲取知(zhi)识。广(guang)大青年(nian)(nian)抓(zhua)学(xue)习,既要(yao)惜时如(ru)金、孜(zi)孜(zi)不倦,下一(yi)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gong)夫,又要(yao)突出主干、择其精要(yao),努(nu)力做到又博(bo)又专(zhuan)(zhuan)、愈(yu)博(bo)愈(yu)专(zhuan)(zhuan)。特别(bie)是(shi)要(yao)克服(fu)浮(fu)躁(zao)之气,静下来多读(du)经(jing)典,多知(zhi)其所以然。
习近平指(zhi)出,青(qing)年时期(qi)是(shi)培养和训练科(ke)学(xue)思(si)(si)(si)(si)维(wei)方法和思(si)(si)(si)(si)维(wei)能力的(de)(de)关键时期(qi),无论在学(xue)校(xiao)还(hai)是(shi)在社会,都要把学(xue)习同思(si)(si)(si)(si)考(kao)、观察同思(si)(si)(si)(si)考(kao)、实践同思(si)(si)(si)(si)考(kao)紧(jin)密结合起(qi)来(lai),保持对新事物的(de)(de)敏(min)锐,学(xue)会用正确(que)的(de)(de)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ti),善(shan)于把握历史和时代(dai)的(de)(de)发展方向,善(shan)于把握社会生活的(de)(de)主流(liu)和支流(liu)、现象和本质。要充分发挥(hui)青(qing)年的(de)(de)创(chuang)造精神,勇于开拓(tuo)实践,勇于探索(suo)真理。养成(cheng)了历史思(si)(si)(si)(si)维(wei)、辩证思(si)(si)(si)(si)维(wei)、系统思(si)(si)(si)(si)维(wei)、创(chuang)新思(si)(si)(si)(si)维(wei)的(de)(de)习惯,终身受(shou)用。
习近平(ping)强调,青年(nian)在成长和(he)(he)奋斗中,会收(shou)获成功和(he)(he)喜(xi)悦,也(ye)会面临困难和(he)(he)压力(li)。要正确(que)对待(dai)一时的(de)(de)成败得失,处优而(er)不养尊(zun),受挫(cuo)而(er)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wei)人生(sheng)的(de)(de)财(cai)富而(er)不是人生(sheng)的(de)(de)包袱。广大青年(nian)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zhen)善美来雕琢(zhuo)自己(ji),不断培(pei)养高(gao)洁的(de)(de)操(cao)行和(he)(he)纯朴的(de)(de)情感,努(nu)力(li)使自己(ji)成为(wei)高(gao)尚的(de)(de)人。
习近平指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党委、教育系统和各高校抓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工作成效明显。要强化基础、抓住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真正做到“虚”功“实”做,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高校党(dang)委要履行好管党(dang)治党(dang)、办学(xue)治校的(de)(de)主(zhu)体(ti)责(ze)任,把(ba)思想政治工作和(he)(he)党(dang)的(de)(de)建设工作结合起来(lai)(lai),把(ba)立德树人(ren)、规(gui)范管理的(de)(de)严格要求和(he)(he)春(chun)风化雨、润(run)物无声的(de)(de)灵活(huo)方式结合起来(lai)(lai),把(ba)解决(jue)师生的(de)(de)思想问题(ti)和(he)(he)教学(xue)科(ke)研、学(xue)习就业等(deng)实际(ji)问题(ti)结合起来(lai)(lai),使高校始(shi)终充(chong)满积极(ji)向(xiang)上的(de)(de)正能量、洋溢蓬勃(bo)向(xiang)上的(de)(de)青春(chun)活(huo)力、展现改(gai)革创(chuang)新的(de)(de)时代风采(cai)。
考察结束时正值下课时间,闻讯而来的师生们站满校园道路两旁,习近平沿路同师(shi)生们热情(qing)握手,向远处的师(shi)生们挥手致意。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荡漾整个校园。
王沪宁、刘延(yan)东、孟建柱、栗战书、郭金(jin)龙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you)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 人民日(ri)报 》( 2017年(nian)05月04日(ri)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