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三个坚持打造数字化思政育人新生态
南京林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主动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机遇,将推进数字化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作为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着力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着力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创新内容载体,强化思想引领,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学校主动适应“数字化+教育”新生态,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数字化“大课堂”。
一是搭建“南京林业大学水杉教学一体化教学云平台”。坚持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学改革,构建了“南京林业大学水杉数字一体化教学云平台”,与学校网上办事大厅无缝对接,教务课程数据实时同步,图谱资源调用互通,并与“DeepSeek”“ChatGPT”“文心一言”等多款大模型协同工作,涵盖“智慧教学空间、通识课程学习空间、教师发展研修空间、知识图谱、AI助教、AI工作台(作业查重、AI教案、AI出题、智能批阅等35个应用)”等功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结合,助力教师打造“一课一库”的专属课程智能体,帮助学生获得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二是推动思政课程数字化转型。学校不断推动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启动思政课“五在”金课专项建设,以“在学、在线、在研、在场、在心”为建设目标,打造思政“金课”和“精彩一课”。升级改造录播教室、智慧教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条件保障,使在线教学成为新常态。学校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导读”“批判性思维”等校本思政慕课,面向校内外学习者开放,深受好评。在全省首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室”,实现了采编、共享各种教学资料,线上教辅、课后测试和教学评估等功能。适应“05后”学生特点,实行学习过程考核积分制和期末考试“机考制”,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检验手段和方式。目前,全国有30余所高校前来考察交流,成果已在多所高校推广使用。建立完善“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考评体系,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坚持数字化赋能师资队伍培养,打造网络思政名师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坚持师德为要、名师引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建立了“校院互动、分层分类”以及岗前、日常与集中培训有机结合的培训体系,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师资队伍培养,不断提升队伍思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师德状况调研、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线上线下相结合,每年为新入职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意识形态等专题教育。打造“水杉师德大讲堂”等师德师风建设品牌,利用校内媒介,以视频、情景剧、全媒体等形式,对学校涌现的师德典范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二是大力培养网络思政领军人才。按照业务上强起来的要求,学校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领军人才培养,实施“水杉思政名师工程”,从网络思政等方向,不断加大对学校优秀教师的支持力度,努力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数字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思政名师”,引领思政工作队伍整体能力和素养的提升。着力提升队伍的数字化意识和能力,开展“AI赋能,提升师生工作效能”系列培训,在校园网开设“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栏目,特别设立AI技术版块,及时更新有关AI技术进展,并定期发布相关培训内容,向师生提供丰富的AI技术知识。学校网络思政教师作品多次荣获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一等奖。
坚持数字化赋能供给侧改革,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加强数字化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将有滋有味、营养丰富的思政“大餐”传递到师生指尖、心间。
一是建设数字化思政育人品牌。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载体为依托,推进网络思政育人。打造“思政播报室”育人品牌,聚焦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已制作并播出50余期短视频网络节目,视频播放量超5万次。组织师生开展数字化文化作品创作,以健康向上的作品传递主流价值。在教育部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评选中,学校2项作品入选,其中《何以中华——〈金陵十八景图〉中的视觉艺术》入选“创承文脉”高校主题数字微展览联展。
二是打造数字化校本文化育人平台。校本文化是思政育人的重要资源,数字化浪潮为校本文化传承弘扬带来了巨大机遇。学校博物馆、校史馆深入挖掘整理学校历史文化资源,并利用新技术完成了多个智慧全景展厅的基础建设。云展厅配备自动漫游、快速浏览、VR模式,服务参观师生及社会公众的各类需求,不仅对现有展馆进行实际还原,还留存了此前开设的特展全貌。浏览者可打破时空限制,足不出户获得亲临现场的沉浸式体验。另外,还建设了虚拟动物标本馆,设置有数字人讲解员,让南林的动物标本不再沉睡于库房中,而是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苏醒”。
三是构建虚拟仿真实训育人平台。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实验实训进行全要素信息采集,搭建数字化云平台,让学生足不出户,通过VR沉浸式观察、裸眼3D、电脑等设备,把一些原来做不了、做不好的实验内容变为可能,同时凭借其可视化、生动性、交互性等优势,对传统教育教学进行了延伸、拓展,推动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目前,学校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门,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美丽中国‘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虚拟仿真项目”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三衔接三协同三贯通”实验教学育人体系获评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南京林业大学将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不断提升思政育人质效,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南林智慧。